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大宗伯张阳峰南都 明 · 孙承恩
潞河冰融春水阔,张公早向燕台发。
嘉会恭承秩宗命,行旌遥指秦淮月。
张公早岁登玉堂,南金大贝声煇煌。
期以勋名接伊召,岂止文字追班扬。
育才成均赞邦礼,晋贰铨衡相天子。
天子式重留都情,作朕彤伯须公行。
明时三礼公所谙,要使多士观仪刑。
公也昔在留都仕,大作雄篇悬玉署
兴来还复玉署过,亭外琅玕好题句。
凤皇台畔芳草深,白鹭洲边波跃金。
时清事简足登眺,不妨并入阳春吟。
大贤身系苍生望,辅世年龄正强壮。
须知南辙非久留,行矣白麻催入相。
庞秀之等诏 南朝宋 · 刘骏
 出处:全宋文卷五
昔岁国难方结,疑懦者众。
散骑常侍太子右率庞秀之,履崄能贞,首畅义节。
用使狡状先闻,军备夙固。
丑逆时殄,颇有力焉。
追念厥诚,无忘于怀。
侍中祭酒颜师伯、侍中领射声校尉袁悯孙、豫章太守王谦之太子中庶子右卫张淹,爰始入讨,预参义谋,契阔大难,宜蒙殊报。
秀之封乐安县伯食邑六百户
师伯平都县悯孙兴平县谦之石阳县广晋县食邑各五百户(《宋书·颜师伯传》。)
唐故太子少保上柱国颍川定公 隋末唐初 · 于志宁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四
(阙三十四字)之功至如三杰赞泗水之基。十臣崇镐宫之业。
遂使体元垂拱成俗(阙十九字)之□股肱属□□之期预□试之谋猷参随山之经启。位隆政本。
荣重分符。腾芳五牛之旌。
勒功九龙之鼎。□□颍川定公矣。
公讳良。字仲良
颍川人也。昔献子辅政。
名重六卿师伯执钧。
誉高三事。实颍川之望族。
乃酆邑之华宗者也。代有名臣。
家传懿德。冠冕被乎青史。
功业著于丹□茂绩洪勋。可略言矣。
曾祖演。魏征虏将军恒州刺史
受律清庙。威震细柳之军。
分竹大藩。声冠云中之守。
祖褒。魏侍中周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原凉二州总管□□少保□□贞公从政□□六官以宏政本。
赞化□路三孤以阐皇猷。父绍。
周昌乐郡守仪同三司骠骑将军卫尉少卿金崖县开国公。职典五戎(阙九字)
含英声冠于棘□惟公禀气□和。降神灵岳
含章毓德。敬业居□立身极于九言。
追孝尽于三道。稽览握河之异说尽性知微旄头嵩(阙十六字)濯清江辩溢谈丛。
若长河之泻砥柱。类子将之甄□俊造俟以弹冠。
林宗之题目。通贤伫以结绶。
可谓衣冠之领(阙十六字)学生仁寿□年被举授吏部朝散郎。习业璧池。
誉光函丈。策名礼阁。
声动周行。大业元年河东郡司功书佐
九年(阙十四字)谒□对扬丹陛。风范映于簪缨。
敷奏青蒲。韶音振于金玉。
百寮为之瞩□九流于焉倾首。十二年丁父忧
高柴之泣血三年。类曾参之不食□日。
对风树而愈感。践霜露而增哀。
时属金镜潜光。望夷有弑酷之祸。
玉绳掩曜。成周致蒙尘之灾。
于是四海混淆。九围板荡。
高祖乘时抚运。出震握图。
膺五运之宝符。定九牧之神鼎。
元冠紫绶。贲帛嘉于琳琅。
裂土剖符。宠命属于翘楚。
乃授公银青光禄大夫冯翊郡京师拥叛殷之徒。
布□野之众。率怨秦之卒。
霸上之师。地阵箕张。
佳兵于是丧律。天罗云布。
□池所以失险。公运制胜之谋。
当畴庸之赏。加左光禄大夫
赐物七百段。授大理少卿
□斯三□罢人绝于嘉石。察兹五禁。
冤气散于员扉。三年奉使入蜀。
便宜从事。公传檄而伏冉駹。
折简而降彭濮。遂使斯榆稽首。
庸蜀顺化太宗□膺□□□敷化陜服。
握兵符以清国步。施文德以格远人。
公与行台仆射屈突通礼部尚书温大雅
或竭忠以匡多难。或励行以革颓风。
或博识该于石渠。或缛藻丽于□□所以特降诏旨。
令事府幕。寻授陜东大行台左丞
五年判天策府从事。其年刘黑闼荐食三魏。
吞噬两河。爰诏中权。
以申薄伐。以公为元帅府长史
公陈击员破方之略。建塞井减灶之谋。
白起之拔夷陵。如柴□之屠参合
策功行赏。授上柱国
赐□十人物六百段。复摄天策府司马。
猃狁孔炽。背约违盟。
骑入萧关。兵屯洵邑
主上情存绥抚。未动干戈。
令公衔命虏庭。示其祸福。
公晓之以逆顺。喻之以安危。
若数项王之十愆。似责息侯之五犯。
遂使尸逐膜拜。谷蠡屈膝。
既立和戎之功。遂降殊常之赐。
又摄吏部侍郎。九年复转陜东大行台户部尚书
其年又除安州大都督贞观元年诏授户部尚书
三年改除刑部尚书。施七教以□人。
掌五刺以□狱。司会之职尤重。
常伯之望愈隆。秦川大藩。
天□□镇。首席之任。
本藉英才。授公右光禄大夫秦川都督府长史
总捡校□府事。封颍川县开国公
胶西为国。相之者仲舒
梁孝□藩。辅之者长孺
□□□□□之业光磐石之宗。以公方之。
彼有惭德。庶辅仁无爽。
调一气于泰阶(阙十字)。岂谓素王入梦。
忽悲辰已之年。竖子为灾。
翻厄膏肓之疾。贞观十一年
遘疾薨于安兴里第。春秋五十七。
柳庄长逝。卫丧(阙十一字)今方古。
异代同伤。诏赠兵部尚书
馀官封并如故。谥曰定公
礼也。其年十一月五日
迁厝于雍州三原宏化乡。永徽五年赠太子太保
□□□□□公雅量汪汪。澄波澜于万顷。
宏材郁郁。挺栋□于千寻。
以□礼为堤防。将仁信为介冑。
汉考故事。首问于伯仁
晋访旧章。先请于武子
偶潘而称赵璧。□□而□仙舟。
墙仞难踰。远方日月。
芬芳可习。近譬芝兰。
家行著于乡闾。美誉满于簪绂。
积善馀庆。人物迈于三□庭训有方。
世德光于万石。□行□□□重一时□天□地游茔湮□库寒来暑往。
墓入齐宫。所以勒徽烈于丰碑。
树华表于神道。乃为铭曰。
□精握图。赤□表震。
剪商功立。开□□盛。
若木分枝。□原得姓。
献子匡国。司空辅政。
门挺台辅。世诞英哲。
三相之昆。五侯之叶。
金声玉振。兰芬冰洁。
节固捎云。□□员□世逢运否。
时遇国屯。玉□□迹。
金鸡失晨。黄道积雾。
绛阙飞尘。宝焚昆岫。
鼎没泗滨。电照兴王。
河清启圣。下截四海。
上齐七政。氛静地舆。
云开□□业预鍊石。功参佐命。
拥节剑门。□官列棘。
位亚八柄。声高六职
司天宪。爰掌邦则。
鸣玉趋朝。析圭开国。
骎骎隙驹。滔滔逝水。
宝丧圭璧。梁摧梓。
倏□□□□□蒿里。魂掩一邱。
名传千□□坟巳卜。滕室初开。
□马□步。广柳徘徊。
舟迁巨壑。水浅蓬莱。
勒兹琬璧。长旌夜台。
遣官祭五岳四渎风伯雨师诏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九
五岳视三公之位。
四渎当诸侯之秩。
载于祀典。
亦为国章。
方属农功。
颇增旱暵。
虔诚徒积。
神道未孚。
用申靡爱之勤。
冀通能润之感。
宜令工部尚书卢从愿东岳
河南尹张敬忠中岳
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宇文融西岳西海河渎。
太常少卿张九龄南岳南海
黄门侍郎李皓北岳
右庶子何鸾东海
宗正少卿郑繇祭淮渎。
少詹事张晤祭江渎。
河南少尹李晕祭北海及济渎。
且润万物者。
莫先乎雨。
动万物者。
莫先乎风。
眷彼灵神。
是称师伯
虽有常祀。
今更陈祈。
宜令光禄卿孟温祭风伯
左庶子吴兢祭雨师。
各就坛壝。
务加崇敬。
但羞藻。
不假牲牢。
应缘奠祭。
尤宜精洁。
宗正寺丞题名记嘉泰二年三月 南宋 · 赵时逢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六五、《咸淳临安志》卷八
宗正置官尚矣,《宋百官春秋》曰:周封同姓之国,选其宗之中长而董正之,故谓宗正宗正置官自此始。
成王时彤伯尝为是官,或曰彤伯宗伯,非是。
按《六典》,小宗伯掌别王族,辨亲疏,即古宗正职也。
汉兴,设官以序九族,属有丞,非刘氏不畀,两都相望号千里驹,载《独行传》者尤表表可录。
厥后亲贤迭用,遴拣时髦,一涉笔占位,允称华选。
我皇朝列圣相授,辑宗睦族,视前代有加。
宗正专领治玉牒,大宗正实董治其事,枝叶葰楙,条绪日广。
熙宁三年二丞,命都官郎张稚圭等为之。
讫今百三十有二载,员不并置,佐理深重。
时逢幸承乏,又辱在同盟,惴惴焉惧勿称厥职。
暇日参订前躅,文书脱略,漫不可究。
詹事王公而下,廑得三十九人。
靖思夫中兴以来,岁月未大远,前人名氏所失几半,若今登载弗即,后将有考,由今视前,肆谋伐石。
会有授光局例徕助,事乃竟。
时逢末至,得拔联不朽,窃与荣焉。
治所徙于潜苑,厅东乡,前有池,色绀绿如染。
因即其栏,植轩十二楹,北一室,馀隙地亩许,凿壁为牖,青松,交峙森列。
秘书娄公机作隶古扁曰「衍芳」,盖取芳林故事,用昭我国家本支蕃衍,并识诸左。
嘉泰壬戌上巳
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五
观夫地高公族。
才秀国华。
德名昭宣
冲用微婉。
必简久。
言必典彝。
人之仪形。
□以为(阙三十六字)守中轖重养福。
亢宗以长其代。
迈德以闶其门者。
其惟我彭国公欤。
公讳思训。
字建
陇西狄道人(阙三十二字)
至信徙于秦。
克复其任。
子仲翔讨叛羌于狄道
子伯考因家焉。
洎孙汉前将军广。
侍中□十四代孙皓(阙十一字)
曾祖(阙十五字)卿讳叔良
原州长史华阳县开国公宁州刺史讳孝斌
或集事云雷。
拥旄为将。
或□光日月(阙九字)
礼以□□□以(阙十六字)然寡欲超然。
远寻好山海。
图慕神仙事。
且束以名教。
阻于从游。
乃博览偫书。
精虑□艺。
百□偕妙。
一□□知(阙二十九字)
耸义直道首。
公非忠益之论。
不关于言。
非侯度之谟。
不介其意。
夫如此。
可以近大化。
渐家□功烈(阙三十字)睪子赞禹。
甘生相秦。
莫可得而闻已。
十有四补崇文生。
举经明行修科甲。
明年吏□以文翰擢(阙三十一字)未几加朝散大夫
满岁除常州司仓参军事。
出纳之吝。
职司其忧。
盖小小者于时也。
鼎湖龙(阙三十四字)
兴二□之叹近关而出。
罔知所从。
临河而还。
复将安处。
僶俛转扬州江都宰。
公曰。
五行四时十二月□□为□五音六律(阙八字)之多(阙十二字)义□其□情敷祐话言。
所以广德化。
扇扬和气。
所以畅仁心。
及履霜坚冰。
终风折木。
公叹曰。
(阙三十一字)以□家□诟俟时变名求活。
所恨南阳宗子
未举勤王。
西京宰臣
不闻复辟者。
旷十有六载。
(阙二十八字)位莫非其人。
徵拜太常寺丞
渐也。
未月迁太府员外少卿
五旬擢宗正即真彤伯
陇西郡开国公
食邑二千户(阙三十四字)
吠伤嗣害国。
诱关通之邪。
甘言卑词。
售谗巧之谮。
助逆封已。
害正乱朝。
公密奏封章。
累□启沃(阙二十四字)
动率□回□纳□㜸之谀。
开臣祸之兆。
放逐勋旧。
慰荐寇雠。
后族握兵。
党与屯卫
仡仡贾勇。
凶凶作威。
持戟□其(阙二十五字)(阙七字)之□或外廷揣摩。
飞白鸟之难。
然以楚兵致讨。
尝惧季良
淮南荐凶。
独防汲黯
出公岐州刺史
(阙三十字)以□□□旧也家富势足。
目指气使。
驱掠以为浮费。
剑。
戟以为盗夸。
公乃急于长雄。
缓于□□峻(阙三十二字)国朝以时泰崇文。
事危尚武。
申忠义
具屈才能。
左屯卫将军徵。
家口并给传乘。
议者以为式是(阙三十一字)义□□□峤则文雅洽通故。
散骑平迁。
侍中兼掌。
昔也所重。
今之所难。
公得之矣。
复换散骑常侍
□□□□应(阙二十五字)之一□以图书□此之再任。
以心膂升。
故一从一横。
一文一武。
丈夫也。
君子哉。
寻拜右羽林卫大将军
(阙三十五字)渝考中上。
又更右武卫大将军
师丹廉贞。
则拜斯职。
宋昌心腹。
三登厥官。
或以(阙十六字)(阙二十字)门也因假开喻。
是究竟谈。
以实明宗。
非差别行。
其道流也。
默论参元。
深□见圣。
始作□于不□□□□于(阙十一字)地之纪导□□之□□□□之□□□□□□翼皇道。
决策谋府。
经德智囊。
而日月有除。
雾露成疾。
莫可救药。
谁能度思。
呜呼。
春秋六十六。
以开元□年八月(阙九字)(阙十四字)州郡督赗布绢四百端匹。
米粟四百石。
葬日官给。
谥曰昭公
宜家魏国夫人窦氏。
德心守彝。
礼容宏矩(阙十三字)
呜呼(阙十四字)不□悲夫。
以八年六月廿八日。
合祔陪于桥陵园。
礼也。
吏部尚书中书令集贤院学士修国史□□公(阙十一字)(阙十八字)布和宏恕以归厚
刑器有典。
轨物有伦。
尝追如父之恩。
是切加人之感。
相与公之长子朝议大夫魏州别驾(阙二十八字)贤院昭道等。
并才名用誉。
业尚居多。
至性纯深。
终天孔亟。
尝恐竹简纪事。
未极声华。
石□□□□扬风烈(阙十二字)之□□名□之□□□□麟定时秀。
人才国工。
诗书乐地。
典礼良弓。
率心载德。
济义输忠。
湖海雅度。
□□清风。
乃□集□□□□伊昔□□□□□穷(阙十五字)通赫赫复□振振秩宗
三思啬祸。
诸韦荐凶。
忧缠家国。
气薄华嵩(阙七字)
(阙七字)(阙七字)(阙十七字)子惟孝。
灵龟是从。
桐柏烈烈。
碑阙崇崇。
盛业何许。
佳城此中。
侍中右光禄大夫本州大中正西平靖侯颜公大宗771年11月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
公讳含。
字宏都
琅琊临沂人
其先出于邾。
颜公子友封于郳。
是为小邾子。
附庸。
居于邹邑
因以命氏。
孔门达者八人。
曰路回辛骄祖哙仆何。
次有丁阖叔子率躅。
秦有贞。
汉有肆异安乐。
魏有斐盛。
盛字叔台。
青徐二州刺史关内侯
始自琅琊
代传恭孝。
故号所居为孝悌里。
生钦。
字公若
明韩诗礼易尚书
多所通说。
学者宗之。
大中大夫东莞广陵太守葛绎贞子
生默。
字静伯
汝阴太守护军将军
生公
少有操行。
以孝闻。
兄畿。
咸宁中死。
托梦当复生。
发棺而气息甚微。
阖家营视。
母妻不能无倦。
公乃绝弃人事。
躬亲侍养。
足不出户者十有三年。
次嫂樊氏失明。
须髯蛇胆。
寻求不得。
忽有青衣童子持囊授公。
乃蛇胆也。
寻出户。
化成青鸟飞去。
东海王越以为太傅参军
元帝过江。
丞相祭酒
东宫初建。
公以儒素笃行补太子中庶子
黄门侍郎本州大中正
封西平县侯
侍中
吴郡太守
公所历简而有恩。
明而能断。
然以威风御下。
王导叹曰。
颜公在事。
吴人敛手矣。
未之官。
复为侍中国子祭酒光禄勋
以年老逊位。
成帝美其素行。
就加右光禄大夫
门施行马。
赐床帐被褥。
大官四时致膳。
固辞不受。
时论者欲为王导降礼。
冯怀以问于公。
公曰。
吾闻伐国不问仁人。
向冯祖思问佞于我。
我有邪德乎。
或论少正卯盗蹠恶孰深。
公曰。
隐伏之奸。
非圣不诛。
众咸服焉。
郭璞尝欲为公筮。
公曰。
自有性命。
无劳蓍龟。
桓温求婚。
以其盛满不许。
因诫子孙曰。
自今任官不可过二千石
婚姻勿贪世家。
或问偫士优劣。
答曰。
周伯仁之正。
邓伯道之清。
卞望之之节。
馀则吾不知。
致仕二十馀年。
年九十二薨。
谥曰靖
三子髦谦约。
并有声誉。
公丧在殡。
而邻家失火。
髦与二弟抱柩号叫。
熛焰垂至。
忽尔顿绝。
时人以为孝感
事见晋书。
髦子君道。
少纂家业。
惇于学行。
仪状严整。
风貌端美。
桓公见而叹曰。
颜侍中廊庙之望也。
尚书郎大中正给事黄门侍郎
以父老不就。
给事中晋陵临川太守侍中本州大中正
加秩中二千石光禄勋西平定侯
事具约孙延之集。
生綝。
字文和
骑都尉
袭西平侯
靖之
字茂宗
宣城太守司徒咨议御史中丞
生腾之。
字宏道
善草隶书。
有风格。
治书御史度支校尉巴陵太守
生炳之。
字叔豹
以能书称。
奉朝请辅国江夏王参军
生见远。
字见远
方正不合于俗。
梁书云。
博学有志行。
齐治书御史
俄兼中丞
正色立朝。
有当官之称。
高祖受禅。
不食。
发愤恸哭而绝。
武帝恨之曰。
我自应天从人。
何预天下人事。
颜见远乃至于此。
生协。
字子和
湘东王记室
梁书有传。
生之推。
字介
北齐中书舍人给事黄门侍郎平原太守
尝著观我生赋云。
白下以流涟。
靖侯巳下七叶坟茔皆在故也。
生思鲁悯楚。
集序思鲁自作。
事见本传。
入隋。
生游秦。
思鲁字孔归。
博学善属文。
尤工诂训。
司经校书长宁王侍读东宫学士
尝与刘臻讲论经义。
屈服焉。
高祖入关。
率男师古相时勤礼育德奉迎于长春宫。
仪同王记室
国史温大雅传云。
大雅在隋。
与思鲁俱在东宫
弟彦博与悯楚同直内史省
彦公与游秦并典校秘阁
二家兄弟。
各为一时人物之盛。
少时学业。
颜氏为优。
其后职位。
氏为盛。
勤礼字敬。
幼而朗悟。
识量宏远。
工于篆籀。
尤精诂训。
秘阁司经
史籍多所刊定。
校书郎著作郎
与兄师古相时俱以文学为崇贤宏文馆学士
太宗使萧钧赞曰。
依仁服义。
怀文守一。
履道自居。
下帏终日。
德彰素里。
行成兰室。
鹤钥驰誉。
龙楼委质。
著作郎
生昭甫。
字周卿
少聪颖。
而善工篆隶草书。
与内弟殷仲容齐名。
而劲利过之。
特为伯父师古所赏。
凡所注释。
必令参定焉。
为天皇曹王侍读曹王属。
有献古鼎篆书二十馀字。
举朝莫能读。
昭甫尽识之。
华州刺史
真卿表谢。
批答曰。
卿之乃祖。
尝为硕儒。
既高倚相之能。
遂有臧孙之后。
不坠其业。
在卿之门。
二子元孙惟贞。
元孙字聿修
聪锐举进士
考功郎刘奇特标榜之。
太子舍人
专掌令画。
元宗赞之曰。
孔子亚圣。
鲁国称贤。
翰墨之妙。
莫之与先。
累至滁沂濠三州刺史
秘书监
五子。
春卿
明经拔萃。
蜀县
茂才偃师丞。
杲卿。
字昕
太守
禄山反。
土门
卫尉卿中丞
赠太子太保
谥曰忠节
曜卿
工草隶五言。
文学崇文馆淄川司马。
旭卿。
善草书。
允山令。
茂曾
笃行。
颇好诂训。
犍为司马。
惟贞字叔坚
有德行词学。
尤善草隶。
屡登甲科。
太子文学王友
赠太子少保
事具陆据神道碑。
七子。
阙疑。
孝友仁让。
专精诗传。
杭州参军
允南
孝悌聪锐。
工为诗判。
屡入高等。
春卿杲卿曜卿同日为侍郎席建侯所赏。
左补阙
真卿殿中侍御史
正至。
同拱法座蹈舞。
而衣袂相接者三。
允南侍宴诗云。
谁言百人会
兄弟也沾陪。
累迁司封郎中国子司业金乡男
乔卿
仁友精晋史。
有吏道。
富平
真长
清直举明经
幼舆
仁和有酝藉。
精班汉。
左卫率府兵曹
真卿
进士校书郎
举文词秀逸。
醴泉
清白名闻。
长安
三院御史兵部员外郎
平原太守禄山
凡五为侍郎右丞
三为尚书
四为御史大夫
七为刺史
二为节度采访观察使
鲁郡
允臧。
友悌有吏干。
制举县令
延昌
拜监察。
郭子仪朔方衣资使。
迁殿中太子中允江陵少尹
再兼侍御史
荆南节度行军司马
公子谦。
安城太守
约。
零陵太守
孙纶。
廷尉
熙。
散骑常侍
显。
军司马
曾孙系之。
益州刺史
延之。
金紫光禄大夫
劭之。
军司马
根。
安太守
元孙希之。
安太守
师伯
仆射
师仲。
中书郎
浚。
吏部尚书
测。
临淮太守
㚟。
五兵尚书
微之
散骑常侍
僧度
给事中
僧超。
徐州刺史
来孙幼明
征虏记室
昆孙积。
中书郎
翻。
广州刺史
仍孙誓。
交州刺史
挺。
山阳太守
云孙之仪。
周御正中大夫新野公。
之善。
侍读
十代孙昶。
宁仁
悯楚。
侍御史
游秦。
度支郎中廉州刺史
见循吏传。
著班汉决疑。
颐。
汝南侯侍读
十一代孙千里。
工书。
王主簿
师古。
秘书监文崇贤学士
相时。
礼部侍郎天册学士
育德。
太子通事舍人
司经局校定经史。
利仁。
秘书郎
有意。
沔州刺史
博古。
博学。
延陵丞。
十二代孙中和。
渝州刺史
扬庭。
王侍读
光庭。
博学注后汉书。
涉令。
趋庭。
职方郎中吉州刺史
欣期。
著作郎
益期
详正学士
敬仲
仁孝。
吏部郎中平昌男。
康成
进士太子舍人崇文馆学士
希庄
进士银青和州刺史
日损。
应制高第大基
嘉宾。
少有俊才。
十三代孙大智。
并州录事参军
隐朝。
进士拔萃河北
匡朝。
工五言。
朐山
元淑
邻几。
景灵。
校书郎
同寅。
明经
升庠。
有词学。
富阳
恭敏。
有德行。
明汉书。
武功
知微。
制举伊阙丞。
十四代孙温之。
有志行。
举方正司门郎中
澄之。
澹之。
明经
晃。
有清节。
饶阳司士
抱。
范县
允济。
好属文。
榆次
振。
高陵丞。
搢。
援。
挺。
揆。
撰。
明经
挺有词理。
万年尉。
式宣。
清修。
进士殿中侍御史
茂齐
淳谨。
汉州司法
舒。
俊才。
制举长安
说。
明经有才器。
渭南丞。
顺。
孝悌。
进士评事
胜。
进士左补阙
怡。
好为诗。
浑。
博涉有文。
太子通事舍人
方侨。
进士宫门丞
十五代孙逸。
好文。
武康
鏻。
长安广成将军
泉明。
孝义。
佐父开土门
彭州司马
季明
子干
诩。
沛。
颇。
及外孙沈盈卢逖。
禄山反死难。
并赠五品官。
翙。
敦敏。
通义
觌。
绵州参军
颢。
西令。
慈明。
都水
颖。
河南府功曹校书郎
颋。
孝。
明经
大理司直
頔。
奉礼郎
颀。
江陵
颂。
河中。
凤翔参军
颉。
当阳主簿
愿。
千牛
顶。
武功丞。
颇。
工隶书。
太子洗马
颐。
颒。
京兆参军
翾。
岘。
颉。
颛。
须。
䪻。
頩。
并未仕。
通明
项城
韶。
有才气。
工诗策。
进士濮阳
明。
华阳
启。
温江
华阴
亚邱。
守道不仕。
其馀枝派繁衍。
不可具载。
于戏。
吾祖以志行纯粹。
感通神明。
贻谋子孙。
奕叶无改。
其后忠义孝悌。
文学才业。
布在青史。
粲然可知。
非夫德盛流光。
何能若是。
真卿小子。
惧不克荷。
顷自抚州代到。
获展旧山。
虽碑版沈沦。
而邱封俨在。
敢扬不朽之烈。
庶竭罔极之思。
铭曰。
铄吾祖。
渡江浦。
孝通神。
名轶古
凡七叶。
白下
本支分。
源流溥。
世忠义。
謺规矩。
毣鸾皇。
炳龙虎。
文雎
学邹鲁。
赫才明。
振区宇。
亘今昔。
难悉数。
嗟末孙。
惭下武。
扬耿光。
愧无取。
丰碑立。
百世睹。
标和尚南岳便赴上都 唐 · 任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六
南岳有大比邱。
其名曰道标
性聪惠㯋悟。
通于禅门。
精于律仪。
善于说法。
该于儒术。
是以禅师伯之。
律师仰之。
法师宗之。
儒流服之。
自登戒坛
凡四十馀夏。
致弟子弥漫于江岭閒。
不下万二千人。
不然。
安得前后连率。
新旧岳牧。
莫不向风稽首焉。
属我中司陇西公方崇东流之法。
化南越之俗。
是以惠然杖锡。
而公待之礼敬甚厚。
陇西公曰。
维摩经不云乎。
法无往来。
常不住故。
金刚经不云乎。
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
每念双林树下。
将归乎湘东郡
又忆王舍城中。
当诣于汉北阙。
公难违其意。
怅然久之。
乃命幕中乐安任华为之序。
序云。
彼上人者。
甚为稀有。
方以般若为舟。
而浮于洞庭
以大乘为车。
而游于京师
皇帝深信释氏。
必将延入内殿。
问以秘藏。
岂唯将相得归依之地。
王侯发回向之心而已乎。
(疑)曰。
如吾言焉。
大宗正司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二、《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四六、《咸淳临安志》卷八
大宗正司故与开元宫为邻,绍定四年灾,寓治睦亲宅
五年六月甲子,诏以天庆坊魏惠宪王府旧址为之。
属有司赋丈虑财,为缗二十馀万,而职岁前后所发裁及其半。
判司事嗣秀王师弥斥其私藏以承上意,自六年六月戒事,至明年端平改元八月甲子落成,上书「属籍之阁」四大字以宠灵之。
门塾堂垂,阶廉序室,公馆吏舍,庖湢储𥹩,鸠僝告功。
王过了翁言曰:「愿子识之」。
了翁谢未能也,王曰:「子以宗伯载笔太史,而子焉得辞之」?
予惟古者官之长必曰宰曰司,而周之宗官独称伯以别于六官之长,则所以重正体、谨牉合、严宗祧也。
或曰彤伯尝为宗正颜护军辩其不然矣。
逮秦人始以宗正列于九卿,仅掌亲属,而宗庙之事属之奉常,大失古人所以敬宗之意。
至汉、魏、隋、唐迄于我朝,因之不改。
昭陵宗子之无所统一也,始于宗正寺之外为大宗正司,以皇族领之。
治平元年增置同知事
元丰官制行,又以宗室团练使以上有德望者为长,而一人焉贰之,若位高属尊则为判。
凡以承宁弗协,紏愆违,祖宗厚伦之意,至是逾密矣。
虽然,予以古制参之,尚有可言者。
古者以庙序宗,庙曰宗庙,室曰宗室,器曰宗彝,祀曰宗事,姓曰宗盟,而掌礼者由虞周以来皆曰宗。
下及都家,皆有宗人,将以别姓收族,寓不言之教也。
是故天子之元子大宗,以继太祖,则别子为诸侯者各为一国之大祖,而不得祢其先王。
诸侯之元子又为一国之大宗以继太祖,则别子为大夫者又各为一家之祖,而不得称其先公。
继别者亦谓之大宗,所以别小宗
大夫之次子曰二宗,所以副小宗
或同姓而异氏也,或别氏而合族也,或有大宗而无小宗也,或有小宗而无大宗也,或无宗而亦莫之宗也,或有适子之子而不为适孙也,有通称为后而不与适适相承者同服也。
有宗庙之事则尸主列于太室,子姓以昭穆为南北面,旅酬赐爵,昭与昭齿,穆与穆齿,内宾宗妇各如其伦。
其有哭临之事,则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所谓世之远近、齿之长幼、分之亲疏,盖自生长见闻,周旋乎宗庙之中,相示以礼乐而意已传,上无嫌偪之虑,下无觊觎之心,法之至善者也。
况又养之于成均以观其德行,虽天子之元子亦齿于士也;
列之于王闱以考其中失,虽大夫元士之子亦列于王子也。
逮其可以仕也,则选建明德,自五等之侯、两社之辅、三等之采、六遂之邑,有封畛土略以处之,彝器分物以昭之,祝宗卜史以秩之,宗氏分族以维之,才无大小,靡一失秩。
此其大略也,而于其间非混然无所别异者。
曹文之昭,晋武之穆,而曹为伯甸;
武王之母弟八人,三列公卿而五叔无官;
鲁、卫、晋皆叔也,而文、武、成、康之不获是分;
蔡叔康叔之兄也,而卫先蔡。
则又于昭穆长幼之中以贤否为进退,以功过为先后,有尚德劝能之意行乎其间。
士之生于王族也,宗有法,庙有序,学有教,仕有养,用有别,涵养成就,盖非一日。
呜呼,夏、殷以讫杞、宋,后稷以讫末孙,凡皆有国二千馀年。
虽以嬴秦之暴,斡弃周鼎,犹三十年睨视而弗敢迁。
亲亲用贤之效,岂秦汉以来褊衷忌意、凉法敝事之所及知乎!
国朝待遇同姓则本乎成周之意,视前代之自剪其类、根无所荫者殆不可同日语。
然而宗法不立,无以严亲亲之等,嫌忌尚存,无以拔贤贤之效,若谓大雅不群、为善最乐与夫操觚弄翰之士,固多有之。
若同姓之卿与国同其戚休,如古人所谓「维翰」「维城」者,则予谓当思所以变通之法以蕃王室,以强本朝,尚古人溉叶流根之意。
敢因王之请,以所得于师友者为王诵之,用答扬明天子崇宠属籍之休命云。
偈颂七十八首 其三十二 北宋 · 释正觉
 押词韵第七部
即日贵人,旧家富汉。
兄弟相成,尊宾互换。
突晓途中眼不开,夜明帘外机旋转。
骑牛戴帽异中来,百炼真金色不变(举洞山与密师伯游山,见一白兔子走过。)
再奏乞两府兼判1044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三、《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上
臣昨上愚见,乞诏两地辅臣兼领要务。
盖欲朝廷纲纪并举,以救因循之弊。
伏以三代命官,以三公论道,六卿分职。
按于书传,则三公兼卿事。
又汉以三公分部九卿,唐以六尚书分部二十四司,亦尝命宰相兼领事任,著于方册。
我国家承五代破散之弊,未能复三代汉唐之制,事多权宜。
中书冢宰之任,而四人或五人共司一职。
枢密院大司马之任,亦四人或五人共司一职。
上不专三公论道之事,下不兼六卿分职之业。
六尚书九卿之位,皆无正官,并是权假
三司审刑大理寺审官院、流内铨、司农寺之类,是朝廷六官九卿之职,而皆用人权知权判,无一正官,莫安其职。
臣到阙数月间,见审刑院梁适、宋祁、丁度三人权判,其审官院富弼、王拱辰、孙抃三人权判,本曹尽非正官,数易无定,大臣又不任责,岂是永图!
今二虏至强,四方多事,兵戈尚息,财利已乏,生民久困,苛政未宽。
设有饥馑相仍,盗寇竞起,将何以定,天下可忧。
国家当令大臣各竭其力,以持危坠之势。
如欲复三公九卿六尚书之位,则体大难举,卒不可定。
愿陛下从臣前议,且诏两地辅臣兼领要务,庶几可济。
陛下既能责两地之职业,大臣必能振百司之纲纪;
纲纪备用,则政令既行;
政令既行,则天下自理。
使吏安其职,民乐其业,虽有夷狄,而中国明盛,彼不我轻;
虽有水旱,而百姓富庶,自不为乱。
然后社稷可久,生灵无祸。
臣非才多难,分甘远弃,蒙陛下擢居辅列,夙夜思报,臣愿为百司中领一最重难处。
如朝廷不以职业责于辅臣,而伺其私有过咎,然后废黜,臣恐人人自全,但求免过,无补国家之政,不为社稷之福。
臣无任再三冒昧恳切之至。
进呈周朝三公六卿汉朝宰臣兼判事/周官:
三公/太(天子所师法。)太傅(傅相天子。)太保/保安天子。)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三公之官,不必备员,惟其人有德乃处之。)
六卿/天官卿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今中书之任也。)
地官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
春官卿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
夏官卿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今枢密院之任也。)
秋官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
冬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
六卿分职,各率其属(属谓大夫也,每卿之属六十官。),以倡九牧,阜成兆民(以倡导九州牧伯,大成兆民之性命。)
岁终,天子斋戒受谏(谏当有所改为。)
六卿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质犹平,平其计。)
百官斋戒受质(受平报。)
然后休老劳农(飨食之。),成岁事(断计要。),制国用。
《周礼》大司徒职云:二卿则公一人。
郑注云:三公者,内与王询道,中参六官之事,外与六卿之教。
《周礼正义》云:三公下兼六卿
《尚书》孔安国注曰:冢宰第一,召公领之。
司徒第二,芮伯为之。
宗伯第三,彤伯为之。
司马第四,毕公领之。
周时三公各兼一卿之职。
汉制三公分部九卿
太尉所部:太常卫尉光禄三卿
司徒所部:太仆鸿胪廷尉三卿
司空所部:宗正、少府、司农三卿
唐太宗朝,宰臣兼职事:
萧瑀内外考绩委之司会(唐之尚书省,今之三司
高士廉太子少师,特令掌选。
杜如晦知选事。
马周中书令右庶子
戴胄专掌选事。
中宗朝,宰臣崔湜郑愔同知选事。
代宗朝,宰臣元载度支转运使刘晏度支盐铁诸道铸钱等事使。
德宗朝,宰臣乔琳京畿观察使窦参转运使齐映判兵部李勉判刑部刘滋吏部崔造判户部工部
文宗朝,宰臣杨嗣复、李珏同领诸道盐铁转运使李珏依旧判户部郑覃判国子祭酒
武宗朝,宰臣杜琮判度支盐铁转运使曹确充延资库使
皇朝开宝中宰臣薛居正淮南岭南湖南路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使,同列沈义伦荆南剑南等道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使
开拓辅臣兼领职任条目:
三司司农寺/今戎事未息,三司主天下大计,而财力已困。
司农寺管天下常平仓,以备水旱,赈救生民,亦可督天下劝农之政。
今委辅臣一员兼掌,重为经制,取天下岁入之利,并岁给之数较之。
有所不足,则须专置农官,以广天地之利。
大变商法,以行山海之货。
每至岁终,具天下减省冗费之目,增息财用之法,蠲放困穷之数,并常平仓增收赈发之数,及取天下官吏劝农课绩之优者,画一进呈。
群牧司/今诸路骑兵绝未精强,诸军阙马,人多相与咨怨
今委辅臣一员兼领,专修马政,较之汉唐增葺苑监,庶于多中选择,可得精强。
每至岁终,具括买并滋息之数,及拣选格尽筋骨必可带甲冲突者,方得均与诸军。
三班院/今三班使臣数千人,品流至多,难于区别。
今委辅臣一员兼领,常切选择可任边陲,或可擒寇盗,或可干钱谷,或可委亲民,每岁具所选到人数进呈,则人品自分,用无不当。
太常寺国子监/太常寺掌历代礼乐,上以奉天地宗庙,次则正朝廷,序人伦也。
国子监并天下学校,是国家育材之府。
今委辅臣一员兼领,以重其事。
每至岁终,具礼乐损益之事,并天下教育之数进呈。
审官院、流内铨/审官院、流内铨,是天下抡材之府。
今委辅臣一员兼领,每至岁终,具旌擢过京朝官若干,黜陟过选人若干进呈。
审刑大理寺刑部/经曰:刑者成也。
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天下之人生死荣辱,系于笔下,祸及非辜,怨动天地。
刑部覆较天下已断文案,并天下诉冤之奏,尽得辩正
今委辅臣一员兼领,以重其事。
每至岁终,具天下断过大辟徒流若干人,并特恩宽减及法寺辩雪人数,并刑部覆校过公案若干道,辩正冤讼若干件进呈。
祭木瓜山神文846年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六 创作地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维会昌六年岁次丙寅某月某日。某官敬告于木瓜山之神。
惟神聪明格天。能降云雨。
郡有灾旱。必能救之。
前后刺史。祈无不应。
去岁七月。苗将萎死。
祷神之际。甘雨随至。
稿然凶岁。化为丰年。
仰神之灵。感神之德。
愿新祠宇。以崇祭祀。
今易卑庳。变为华敞。
正位南面。庙貌严整。
风雷云雨。师伯必备。
侍卫旗戟。罗列森然。
惟神系云在襟。贮雨在缶。
视人如子。渴即与之。
不容凶邪。不降疾疫。
千万年间。使池之人。
敬仰不怠。伏惟尚飨。
馆职 南宋 · 员兴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四二、《九华集》卷九
夫世所谓三代者,圣人有稽焉,非圣人之私志也,三代之英,信可志也。
盖三代之英,修身以道,修道以教,教出乎身而加乎民,而复乎本。
何以谓之本?
入事亲,出事君是也。
何以谓之教?
事亲孝,事君廉是也。
教本既立,天下虽有高世之智,绝伦之勇,难角之技,亦无得而加焉,诚以此道素立,此教素具故也,虽三代之英尤曰未也。
恐教意之无渐也,故我之训治命,族师书其孝弟,闾胥书其敬敏,州长书其德行。
恐教意之未彻也,故我之用人,自升于家而后乡,自升于乡而后国。
恐教意之未成也,故我之士至于小臣有守,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三代之英,教意惓惓,如此其至也。
少则习焉,长则安焉。
彼为孝则子道,彼为廉则尽臣道。
两者备矣然后人伦正,人伦正然后百行正,百行正则远近胥化,莫有不出于正矣,此其所以为治也。
当是时,虽不以孝设科,孝在其中矣;
虽不以廉设科,廉在其中矣。
传曰,入则视王膳,出则辅王化,周公其人也。
周公知敬其亲者,乃知敬其身者也。
天下化周公之风,六行之教,三物之宾,天下尽归孝之实矣。
于斯时也,天下之士出恭入敬,非独周公也,人人而师周公也。
传曰,一介不取,一介不予,伯夷其人也。
天下化伯夷之风,薄夫不贪,鄙夫益敦,天下尽稽廉之实矣。
于斯时也,天下之士知取知予,非独伯夷也,人人而师伯也。
夫以人人而师周公,人人而师伯,三代之士孝亦安行也,廉亦安行也,亦既有所本矣,非惟二臣为然也。
《大戴记》曰,文王内观民务,父子观其孝慈,壮观廉洁,胜其私也,渊源以是,风俗乌得不厚?
冠绅乌得不正?
教本之行,信可志也。
逮夫周道世衰,《南陔》之义日以蹙,《北风》之思日以忘,所可道者皆言之丑也。
列国豪士,脱于父母之怀,趋于名利之域,去亲者类亡其亲,甚乎弓人之忘其弓也。
行行然恣于绳墨之外,不仕于齐则官于楚,不啮其母臂而去卫,则射其父命而奔吴,其心如此,其事如此,其孝安在哉?
至于《白华》之作则欲为蔽,《伐檀》之刺则贪为蔽。
且窃人之财犹谓之盗,愚不知当时士大夫何以自名也?
观其动结驷联鞅之徒,舒捭阖谈天之舌,使是身之靡于利,犹众草之靡于风,扬扬然于货贿之涂,盗金则不恐,盗帛则不愧,不一见而望赐璧,则再见而望上卿,其心如此,其节如此,其廉安在哉?
且列国去三代至不远也,大夫士至不竭也,亦何缪戾而至于是?
是其不逮之甚也。
大抵天下之士莫不有性,亦莫不有情。
情非制度则不节,性非教化则不成。
教成矣,其孝无有不立;
制节矣,其廉无有不具。
愚未闻水寒而冰不寒,表端而影不端,上善而下不善也。
彼三代如此,而列国亡此,是以如此其异也。
茍能益充其道,益开其途,笃行不难招,三代不难及,至治不难复,事在彊勉而已矣。
恭惟国家历圣相授,继继承承,政所先者教,教所因者本,是以二百年馀,薄海内外,至于不令而行,不言而化,岂尽凭三尺哉?
劝导雍容之力也。
太祖时则有若王昭素以德行名,在太宗时则有若刘温叟以至孝显,在真宗、仁宗之种放、李用章之徒,载母授徒,奉亲偕隐,俱见录用。
若旌清介之吏,严贪墨之禁,祖宗号令,无岁无之。
民德归厚,有自来矣。
今主上躬于舜孝,以风四方;
参以周教,同符三代。
上稽祖宗之意,外可在列之请。
察廉之诏,分明恳切。
执事推广上意,询以孝廉之设,兴何所成。
废何所由?
愚谓自周而下,历汉至唐,欲观一世之治乱,当察是科之兴废。
治莫不兴,兴必有所成也;
乱莫不废,废必有所由也。
桓公之为齐,区区之国耳,尝以得士为悦,非以齐为悦也。
正月之吉,布令于乡,桓公亲问焉,曰:子之乡有慈孝父母,发闻闾里者,有则必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明;
子之乡有廉谨论悫,使民以劝者,有则必以升,有而不以升谓之亡选。
桓公,虽非一事,求伯之始,莫大于此,是尚孝廉之本旨也,况欲为天下者哉?
及汉之初,严设是科,其所以教人与其所以出令,大抵导人以行,则无不得;
拘人以辞,则无不失。
盖行先实而不浮,辞多虚而易惑。
劝士以言,其劝已浅;
励士以行,其谁自欺?
汉武有罢黜百家之实,光武有首用卓行之实,士皆从而化之,非化虚名也。
行既已修,科既已设,有司又加之以简拔,又重之以荐进,又第之以甲乙,中世规模,汉为休美。
盖择其行则实者无不应,应者无不实。
命其职则所举即所用,所用即所举。
是以此科一设,贤才辈出,此则兴之所以成也。
至于和、顺之后,流为魏晋之末,文制虽存,不辨名实,不严格法。
才者不得进,行者不得伸。
选用混杂,众多轻进。
当时之谤者曰:「举孝廉,浊如泥」。
夫水至洁而清,泥至浊而污,今指孝廉诸公并于污浊之物,衣冠之道一化此,甚可悲也。
故因循至唐,杨绾有议旋举旋停,建中有令一议一寝,虑有此弊,岂独罢于章帝哉?
此则废之所由也。
执事又谓前世之君,其为孰得?
夫教者士民之基也,人情者圣王之田也。
基厚则田不薄矣。
矫人情而教之,则无往而当;
顺人情而导之,则无往而不当。
人情莫不欲事亲,圣人必有以勉之;
莫不欲事君,圣人必有以劝之。
世有弗孝弗廉者,岂其心之所欲哉?
流于习而不自知也。
既不自谨其习,则猖狂于家,污墨于吏。
今有人焉,阴抵是过,或人以古之孝廉者,语曰:「彼人也,汝亦人也。
彼能廉而汝不能也,彼躬孝而汝不躬也。
曷若格汝之秽习,而效古人矣乎」?
闻者于此,不赧然见于面,则勃然见于色矣。
何者?
弗孝弗廉之名,天下之所共避也。
圣人是以敦其教意而起其愧心,使天下庸庸之士知爱其亲常甚于爱孝之名,知尊其君常甚于尊廉之实,则凡被德教者,家曾子而户仪休矣。
此前世之君所以经心也。
观汉之诏令,丁宁郡国,砥砺多士,不举孝者为不奉诏,不察廉者为不胜任。
劝善之意切矣,宜乎温舒之才、王吉之谏、京房之术、师丹之议、宽饶之勇,于是出焉。
汉之得人虽以数路,此路最精也,是前世之君设科之有得者也。
若夫论事之臣,则黄琼增置四科之说、贾至庠序推选之说,亦宜在所择也。
议者又病率以口则恐其遴,限以年则恐其拘,课笺奏则恐其烦,专儒雅则恐其偏,如是皆虑之深者也。
且人才之不齐,犹地产之不齐也。
地之所产,彼有则此无,此丰则彼杀。
善治赋者辨其土宜,因其所产,责其所赋,则地力不穷矣。
今汉取孝廉,乃欲计其口而取士,是犹欲混其地而责产也,岂理也哉?
自郡国口二十万,岁举其一,边郡口一十万,亦举其一,总之百万,则岁举五人,边郡又少加焉,是则丁鸿之说也。
鸿陋于识,故昧于词。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天下岂遽无人乎?
乃欲计口百万而进五士,二十万而进一士,何其狭也?
此率口之议,似未可用也。
传曰,少成若天性。
人少而成也,则是天与之也。
骥之生也,堕地则驰;
鹰之生也,暴翼则飞。
彼物之神骏,岁月有不待也。
左雄之议,乃欲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甚矣,之陋也,可以人而不如鹰骥乎?
当时胡广之论从而非之,郭虔之奏从而排之,以为选举当不拘年,任才当不拘制。
甘、奇著用不待强仕也,终、贾扬声亦在弱冠也,足以箴之膏肓矣。
不然则终徇议,计析毫釐,上下顾望,年齿参差,士亦沦弃,愚恐项橐不得为圣师,颜回不得为圣友矣。
此限年之制,似未可用也。
志曰:身教者从,言教者违。
常人之情,溺于所爱,惮于所难。
文辞者众所共爱,德义者士所最难。
是以古人于此权其难易,信以取人。
虚辞无实未必用,朴词当理未必违,托儒自饰未必智,木强有守未必愚。
观其几微,惟善所善,故真孝无所隐,真廉无所遁,上下无所憾矣。
愚谓文吏课笺奏之说有不必课也,恐长虚词故也;
儒雅专诵习之说有不必专也,恐溺虚名故也。
茍若好夸敛誉之徒,屑屑笺奏诵习之间,求之轻浮,听之失实,尚其辞则或遗其可重之行,违其行则或举其可弃之人,取士如斯,竟亦何赖?
胡广曰:「郑阿之政,非必章奏」。
张衡曰:「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两人之意,所谓崇本以抑末,盖欲先示人以不可欺之行,则举者亦不敢为自欺之人,其待汉士最不浅矣。
彼两人非以口舌为能者也,此儒术笺奏似亦未可专用。
夫以四者俱未可用,若治世欲伸而行之,莫若反本而示之,使之行在言前,识在令外足矣。
或者难曰:「治世不以道,便国不法古。
一张一弛,与时宜之;
一损一益,与世通之。
井田肉刑,此周制也,汉不能行者。
非不欲行也,势不可也。
夫汉已不可行周制,后世乃欲行汉制乎?
故取士之法自辟举而为孝廉,自孝廉而更四科,自四科而更中正,自中正而更门第,自门第而更进士,自进士而增诸科。
名非一也,利亦非一,又何古之拘?
况又豪俊之士,才满天下,尚多有人。
晋所举者或子或雠,齐所举者或贩或盗,范文子所用七十家者皆贫贱而居筦库者也。
若一依是科然后选举,此曹将所归?
不知豪智之姿能执笔而兴廉,能庐墓而兴孝乎?
此殆不原天下之情,故徇一切之议,未可信也」。
愚谓不然。
彼或者纷纷之论,所欲尚者才也,国家所宜尚者德也。
且德与才异,而不察。
才胜德者止踰于众人,德胜才者遂进为君子。
世有进士,有门荫,有诸科,大抵取其文辞之治,习之专,动以才胜也。
素德隐行,间有遗者,是孝廉之所从讲也。
若夫豪俊之士,则非一科目所可维絷也。
盖世有善为渔者,知得鱼非一目之网也,设众网则无漏鱼。
善取士者,知得士非一科之力也,张众科则无遗士。
诚使科备于外,孝廉察于内,何为不可哉?
虽然,愚有大虑,虑不止此。
朝廷设科以笼韦布,纲纪在是,愚既议之矣。
有大科目可以纲纪百官者,其敢不议乎?
近世中书之务类百司,百司之务类郡县。
宰相之职,进退百官者也。
今以簿书期务为故,间有奇杰之士,禁不得伸,问之何由,则曰彼格之当然也。
且动如格法,一吏部郎事耳。
进退百官,望实俱采,道揆者之所为也。
宋蔡廓吏部尚书,黄散已下身不得择,不敢就职。
况职宰相,且漠然者哉?
主上天日清明,临照在上,必能委任大臣。
大臣亦宜自信,事君以人,有不可后,何直为是凛凛也?
非特此也,大将之职,升黜偏裨者也。
古者一将死则一将生,卫、霍之门率多列侯,子仪之门尽出显校,即其事也。
近世不然,大将偏裨偏裨嫉士卒,有功则不奏,既奏亦不实,私其舆皂,私其子弟,是以大将一死,则四顾茫然,无复威誉在人耳目。
私门之托,岂不负哉?
遇风尘之警,则亦望风顾避而已。
监司之职,按察僚吏者也。
进退既公,人自寡过。
茍私好恶则私喜怒,私喜怒则私发摘。
故近诸路所绳治者或其无辜,所当治者或以倖免。
大将监司自紊其科目者也。
然则士夫所当切议,岂独孝廉一事哉?
昔汉朝廷有大政,必下公卿博士议。
公卿议善则舍博士而从公卿,博士议善则舍公卿而从博士
博士者,秩六百石耳,乃得预汉大议,何也?
以其议论通古今,嶷然动众心也。
故元朔之诏曰:「今执事不兴孝,不举廉,其与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也」。
然则欲举孝廉而询及博士,所从来远矣。
今愚待罪太学,秩次博士,圣天子不以不肖,俾执事躬而策之,是以不讳有司,不隐理道,庶几博士之责塞矣。
区区非独求干执事之听,借此而干天听也。
注而思之,举而行之,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重修龙王寺宣和六年春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一、《石门文字禅》卷二一 创作地点:湖南省湘潭市隐山
祝融占南极,其高盖四千八百丈,与中原相直。
其平如衡,故名衡岳
岳之北,崇冈峻岭,如奔如伏,晴岚夕晖,星螺掩玉。
百里而至阳陂,翔为奇峰,呀为深谷。
峰之颠有大穴,泉满石裂,攧雷溅雪,夏冬弗竭,盖神龙之所蟠蛰,故名龙山
唐贞元间马祖曹溪心要,隐于岳中,从之游者多得道,散处林壑之佳处,老死而世不闻,矧见之乎?
洞山悟本禅师价公游方时,与密师伯者偕行,尝经阳陂,迷失道路。
见溪流菜叶,知有隐者。
并溪深入丛薄间,有茅茨,僧出迎,貌癯而老,索尔虚闲,谓价曰:「此山无路,阇梨自何而至」?
价曰:「无路且止,老师自何而入」?
曰:「我不曾云水」。
价曰:「住此山多少时」?
曰:「春秋不涉」。
价曰:「老师先住耶?
此山先住耶」?
曰:「不知」。
价曰:「何以不知」?
曰:「我不从人天来」。
价曰:「得何道理,便尔歇去」?
曰:「我见泥牛斗入海,直至于今无消息」。
于是价班密师伯之下,拜之。
拜起,问:「如何是主中宾」?
曰:「青山覆白云」。
问:「如何是主中主」?
曰:「长年不出户」。
问:「宾主相去几何」?
曰:「长江水上波」。
问:「宾主相见,有何言说」?
曰:「清风拂白月」。
价心异之,求依止,僧笑曰:「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
莫作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
即焚其庐而去,莫知所终。
龙山又名隐山
今祖堂王英诸禅师江西宗派,亦著隐山之号。
光化中,有奇比丘名师信,不知何许人,庵于隐山之故基。
一衲宴坐,异迹显著,龙众皆易形为王者服,从之听法。
岁旱,民祈雨,辄响应。
马氏据有荆楚,钦事之,不敢名斥,赐号雨禅师,而增名为龙王山
自信之化世为禅林,号西禅寺太平兴国改赐今额。
宗教下衰,师法大坏,至以大福田之衣,蒙市井无赖。
而兹山十世,宣和四年夏,潭帅大学曾公,尽礼致前住道林云禅师领院事
云孤硬,饱参精严,临众洞山十世之孙,而焦山枯木之嫡嗣也,人望翕然。
师解包之日,顾嗟太息,因发其形胜,增广其基构而鼎新之。
聚材鸠工,以岁入输租、饭僧之馀助成之,不专取于檀信。
以谓檀法以信,而发心为净,施止增一草,获福不赀。
不然,虽侧布,但名住相。
人徒见法劳熏役,而不知游戏也。
有无诸道人上白实阴相之,且从余求文记其事,曰:「价公参道于此山,而云禅师嗣其法以兴修之,疑非偶然」。
余曰:「隐山单丁住山,把覆顶,刀耕火种而食。
两客及门,焚其庐而去之。
今云公不起于座,使绿疏青琐以栖千柱,飞薨画栋以粲万瓦,层楼杰阁以荡摩云烟,虚堂广殿以吞吐风月。
挝鼓升堂,千指围绕,云屯川增,方进而未艾也。
视其迹若相远,然其道实相须。
如来世尊盖尝曰:「不住无为,不尽有为」。
金刚般若开空法道也,而曰持戒,修福者名发信心。
开空法而修福,无住无尽之旨也。
隐山之焚庐灭迹,与云公之幻出楼阁,托斯文于不朽,殆得如来世尊之遗意,于是为疾书之。
宣和六年春,公生明斋记。
聚奎堂碑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八五、《攻愧集》卷六○
兵部尚书赵师𢍰谓臣钥曰:「淳熙初年,龙集乙未,高宗德寿宫,先臣和州防禦使赠少师伯骕久被眷顾,师𢍰由锁应赐进士出身,德寿喜甚,谓其有子。
赐金更新所居,增创一楼,以『荣』书其榜。
盖摭孝宗圣制闻喜宴诗「桂林争占一枝荣」之句而宠之。
庆元改元师𢍰卜筑吴门之昼锦坊,辟堂曰『聚奎』,奉先世前后所藏真迹。
匪惟侈云汉昭回之盛,抑取窦俨所谓「五星聚奎,天下太平」之义。
累圣崇儒右文,高视千古,盖天人之符应也。
主上误加奖拔,寖尘禁近,尝因奏对,以宸翰为请,上首肯再三。
嘉定二年冬,起家长武部,兼天府
明年正月,见于便殿,昧死申言,上又许之。
七月甲寅中使宣谕,拜三大字之赐。
未几,又锡三扁,曰『宗表』,曰『玉辉』,曰『与閒』。
锓镂髹饰,皆出尚方,恍然从天而下。
周章踧踖,感激自誓,思所报称。
移刊乐石,愿有以记之」。
臣辞不获,窃考所元,盖非一日。
国家亲睦九族,恩礼兼备,神明之胄繁衍盛大。
教养既至,人才辈出。
献词章,躬课试,承平百年,史不绝书。
崇国公世恬好学绩文,有声前朝。
徽皇命翰林学士承旨郑居中为志铭,知淮阳军米芾书丹。
其子开府仪同三司嘉国公令晙及从苏轼、黄庭坚游,刻而龛诸睦亲北宅之壁间。
嘉国之子通判泰州子笈陪从康邸,最膺顾遇,又见所书而爱之。
绍兴间既得墨本,访求其后。
伯骕与兄浙西路兵马钤辖伯驹方赘员筦库,以近臣召荐,待以家人礼。
念其孤露自立,厚加抚劳,勉以温习,赐第都城,俾日趋中禁图书之府。
曰:「于此可观人间未见之书」。
少师老成详练,历记旧事,尽瘁职守,褒赏相仍。
博洽酝藉,歌诗声画取法晋唐,游戏丹青,深造其妙。
德寿怡神物表,密侍清燕,预翰墨之选,直庐邃严,且给珍膳。
名画法书,鼎彝款识,考订商略,从容毕景,肆笔成书,楷法行草,分赉稠叠,王粲《登楼》及谢庄《月赋》则全而书之,二王、怀素帖则仿而临之。
合作逼真,以少师鉴裁精审,犹不能辨。
又杂取唐宋名贤佳句,形诸幅笺、便面者踰十数。
持宪近畿,孝宗内帑缗钱万严饰天庆观,亲札丁宁,示弗勤民之意。
神毫睿藻,数以赐焉。
乃今奎画申攽,于以承二祖之休,于以奖声绩之楙,三朝宝墨,萃于私室,光华绚烂,衣被草木,有历劫赞扬所不能尽者。
而臣何足以知此!
虽然,盖可稽焉。
堂以「玉辉」名,则取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之语。
楼以「与閒」名,则取苏轼「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分付与閒人」之诗。
而「宗表」之褒,实用唐宰相李勉故事。
圣意攸属,昭然著见。
复揭「荣」旧题于便坐,植岩桂以环之。
乾道间,遴选聘使,擢少师为副,别授国书议事。
敌知其为宗老,相与叹服。
以为备待时之说归报,盖久而后益信。
师𢍰稔承家训,力沮开禧用兵之议,以是不合而去。
圣化更新,复登迩联,委寄益隆。
俯俞忱请,则所以蒙被简记者有自来矣。
惟昔君臣际会一字之褒,踰于华衮。
少师父子才美世济,为赵氏祭酒
帝笔之储盈溢巾衍,有传家之宝,无登床之嫌。
六丁丰隆,呵禁护持,昭示将来,以永无斁。
为子若孙,顾瞻丰碑,斋庄敛衽,仰圣作之渊懿,知忠厚之积累,尽万物而不足报,可不诸!
臣衰悴无庸,方期谢事。
跂望斯堂,无由一拜于其下。
敢述始末,而为之诗曰:
煌煌圣朝,亲睦九族。
有制有恩,克保世禄。
信厚振振,麟趾之时。
才学自奋,见于设施。
穆少师,相逢盛际。
受知高皇,蚤被简记。
源流有来,元祐名臣。
赐对入侍,礼如家人。
博洽酝藉,翰墨之选。
帝笔昭回,溢于巾衍。
赐第崇成,有子策名。
乃书荣,表于家庭。
阜陵抡才,輶轩载辖。
出奉六条,申畀一札。
子克负荷,致身文昌。
四尹神皋,如汉赵张。
卜筑姑苏,有严尊阁。
户册狎攽,增贲丘壑。
奎壁之光,聚于吾门。
顾瞻斯堂,庸侈上恩。
是父是子,并膺殊眷。
非止为荣,于以示劝。
生子生孙,其报伊何?
忠孝一心,永矢弗磨。
示源监寺 南宋 · 释咸杰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七九、《密庵咸杰禅师语录》卷下
监寺,余俗门昆仲也。
未出父母胞胎已前,虽然各不知其名字为谁,便乃以法义相资,如水入水。
及其出父母胞胎以至长成,舍家出家,圆顶方服,出丛林,入保社,见善知识,敦其法义,分其皂白,丝毫不差。
余业缘所钟,备员深山古寺,不远千里而来,以道相聚。
日久岁深,为左右臂。
勠力赞成,益见法义照著厚矣。
予年来老景侵寻,方且乞闲,偶来告别曰:「萝庵师伯卵塔虽成,四面墙堑未就,恐牛羊践蹂,于义不便。
欲往谒诸檀越,一等圆备」。
余嘉其法义,愈坚金石,故不敢留。
肃宗帝忠国师:「百年后所须何物」?
国师云:「为老僧造个无缝塔」。
帝云:「请师塔样」。
国师良久云:「会么」?
帝云:「不会」。
国师云:「吾有侍者耽源却谙此事,请诏问之」。
国师迁化后,帝诏耽源问之,云:「相之南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
无影树下合同船,琉璃殿上无知识」。
嗄,国师好个塔样,被耽源一句钉翻却了也。
直得七穿八穴,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遂成丛林话霸。
且毕竟唤那个作国师塔样,有般瞎汉便道:「即此良久处,更引外道问佛。
世尊良久以为,證据若如此,何异盲人摸象?
要见国师塔样,远之远矣。
前途有问源监寺:「师伯无缝塔样,如何对他」?
急著精彩下取一转语。
偈颂二十二首 其十五 南宋 · 释妙伦
 押灰韵
将不去,拈不来。
两个汉,一场呆。
至今平地上,狼藉覆苍苔(举洞山与密师伯到饼店,密于地上画一圆相云:将取去。山云:拈将来。密休去。)